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光伏企業是項目簽約的主力軍之一,多個位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生產基地迎來重要進展,東南亞和中東地區尤為亮眼。此外,中國光伏企業也與相關企業簽訂了產品供貨協議,助力相關國家實現綠色發展目標。
多項投資迎新進展
在10月17日的“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上,TCL中環與Vision Industries簽署《聯合開發協議》,推動在沙特共同建設晶體晶片項目。今年5月,上述雙方曾簽署合作條款清單,新簽協議進一步明確該項目一期目標產能為20GW。
早在2016年,沙特就發布了“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根據規劃,至2030年,沙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將提高到約50%,并減少使用液體燃料。TCL中環稱,本次合作將填補中東地區光伏產業鏈中上游的空白,推動沙特及中東、北非、歐洲等地區能源轉型。
同樣是在10月17日,隆基綠能雙文丹組件工廠一期正式投產。據悉,這座占地140英畝的組件工廠項目,耗資18億令吉(約合28億人民幣),是隆基綠能在西馬來西亞的首個制造基地,分兩期建設,全部建成后組件產能可達8.8GW。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高峰論壇期間簽署合作協議的中國光伏企業還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源等。其中,天合光能與印尼電力公司、印尼金光集團簽約,將為印尼建設第一個光伏電池和組件生產基地。正泰新能源與INTEC Energy Solutions簽署協議,標志著雙方合作的羅馬尼亞拉特什蒂154MW及波蘭雷斯科51MW等光伏總包項目全面落地。晶科能源與沙特國際電力及水務公司簽署3.8GW N型組件供貨協議。
光伏前沿技術落地生根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碩果累累。過去十年,晶澳科技針對“一帶一路”多點布局,形成了產業鏈互補與共振,為相關國家帶去了高效可靠的光伏產品,為當地清潔電力供給與低碳轉型持續貢獻力量。其中包括為烏茲別克斯坦首個光伏電站供貨了全部組件,以及為巴基斯坦首個百兆瓦級光伏電站項目供貨了全部組件。
談及在馬來西亞的布局,隆基綠能副總裁李文學表示,公司看重馬來西亞國際化的物流、人才和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政府,除了補全產業鏈,今年決定將公司亞太總部設在吉隆坡,進一步提升公司在亞太區域的品牌影響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記者注意到,硅料廠商協鑫科技此前曾表示,在國內投資趨于完善的背景下,下一步投資將走出國門。在上個月的中阿博覽會期間,協鑫科技負責人曾表示,中阿能源企業合作的重點已從傳統能源轉向低碳能源領域,不斷拓展太陽能、風能、水電等領域合作,持續提升中阿能源合作水平。在此背景下,中國光伏企業正抓住中東地區的優越發電條件和廉價的光伏電站土地等機遇,積極參與中東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推動綠色能源變革。
值得一提的是,一系列光伏前沿技術也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落地生根。今年4月,異質結領先廠商華晟新能源與保加利亞知名EPC公司INERCOM簽署框架協議。到2025年底,華晟新能源將為INERCOM供應1.5GW以上高效異質結組件,用于其地面電站的建設。本次協議的簽署,使華晟新能源成為異質結領域全球第一家實現海外GW級訂單的企業。
創新升級應對機遇挑戰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光伏企業積極響應,通過在相關國家建立生產基地、銷售產品以及建設光伏電站等方式,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張森向記者說道。
張森認為,當前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布局,既能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也能與國內項目形成互補,從而應對相關貿易摩擦和壁壘。此外,中國企業也在努力推進雙邊、多邊國家間的綠色貿易標準互通互認,從而加快全球碳中和的速度。
在張森看來,中國光伏產業鏈完整且規模龐大,在國際市場份額非常高,因此也不免遇到不公平對待,使光伏企業走出去面臨一些難點。
當然,從企業角度,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機遇十分看好。正泰新能源董事長陸川表示,可再生能源電力在相關國家電源結構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光伏市場增長強勁。“從合同金額看,目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占比過半,是公司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